腸道健康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影響很大,還有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腸道內某些有益菌群的數(shù)量和人的壽命息息相關??梢圆豢鋸埖卣f,腸道好、消化好的人,往往壽命要更長。
然而在保護腸道健康方面,不少人還存在一定誤解。專家指出,有這樣3種腸道,發(fā)生癌變的可能性更大,需要大家多加小心。
1
3種腸道最危險
1
“干凈腸”
有些人認為腸道必須完全排空,才能不積累毒素,然而事實并非如此。腸道里不可能一點內容物都沒有,為了清空腸道而吃刺激性的瀉藥,短則半年就可能導致腸道壁細胞增生,出現(xiàn)腸道息肉,甚至發(fā)展成癌癥。
專家建議,有大便偏干、便秘、需要潤腸通便的人,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于2000毫升。
有一種說法是香蕉可以通便,這其實不準確。香蕉富含水分和果膠,有一定潤滑腸道的作用。但因為香蕉品種較多,再加上每個人體質不同,所以效果因人而異。
2
“節(jié)儉腸”
很多人怕食物浪費,剩菜剩飯一放好幾天也不舍得扔掉,食用過多可能誘發(fā)腸道疾病。畢竟冰箱不是保險箱,冰箱里的細菌數(shù)量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,會成百上千倍地增長。
冰箱里保存的食物在低溫的狀態(tài)下,細菌的分解可能會慢一些,但細菌還是活的,若從冰箱里取出食物直接吃,就可能影響腸道,出現(xiàn)腹痛、腹瀉等癥狀。
即便是放在-18℃到-20℃的溫度下,仍然有一些細菌會生長。所以剩飯盡量不要放置超過24小時。
3
“養(yǎng)生腸”
有些人為了養(yǎng)護身體,沒病也吃藥,還吃很多補藥?;蛘呗犘艣]有依據(jù)和來源的消息,自我診斷,憑感覺調配藥方。這些不當行為很可能會加重腸道負擔,引起不良反應,甚至可能擾亂腸道菌群平衡,引發(fā)慢性疾病,增加癌變幾率。
想要養(yǎng)護好腸道,定期體檢必不可少。一般建議40歲后開始做腸鏡檢查,如果有家族史,適當提早檢查時間。
2
保護腸道小妙招
守護腸道健康,重要的是改變不良生活習慣。此外,做好以下幾件事,更有利于呵護腸道。
1
補充膳食纖維
腸道疾病多與菌群失衡有關,除了適當補充益生菌,平時應適當多吃膳食纖維,如:魔芋、金針菇、粗糧等,為益生菌提供充足的“糧食”,以保證腸道菌群平衡。
膳食纖維還是腸道的“吸塵器”,能夠裹帶著腸道中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,輔助預防腸癌。研究顯示,每天多吃8g膳食纖維,可使2型糖尿病、結直腸癌、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5%~27%。
2
常吃抗性淀粉
抗性淀粉能被腸道微生物發(fā)酵生成丁酸等短鏈脂肪,能增強腸道細胞免疫力,減少胺類等致癌物的產生和腸黏膜細胞的增生,降低腸癌風險。
普通米飯放涼后,抗性淀粉就會大大增加,食用時加熱即可。稍涼的紅薯、土豆、玉米也是抗性淀粉含量較高的食物。
3
常揉腹
雙手搓熱,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5~10分鐘。
經常揉肚子,不僅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預防便秘,還能刺激腸道深層堆積的“垃圾”排出,保證腸道通暢。